象牙塔里的LGBT作者:南方周末记者翁洹图文冯飞
最后更新:2015-12-13 16:07:14
来源:
写真
标签
LGBT
同性恋
出柜LGBT是由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19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性少数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
小绿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2015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和父母出柜,公开自己男同性恋者的身份。父母刚开始很难过,母亲哭了。后来母亲从浙江过来看他,陪了他半个多月。小绿开始慢慢地和父母交流,给他们看一些有关的资料,几个月过去了,父母也就逐渐接受了他的这个身份。
小绿的爸爸对他说,如果小绿打算和女生结婚,他就准备一笔钱,如果不结婚则父母会把钱留下来自己养老。在学校里,不论是同寝室的室友,还是其他同学或者老师,都把他当作普通学生一样看待。他是中山大学彩虹小组的成员,平时也会来参加小组的一些活动和课程。2016年7月是小绿毕业离校的时间,他打算留在广州,他觉得广州的城市文化多元,相对比较包容。
Tomi是广州大学的学生。在她念高中的时候,妈妈就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她是女同性恋者。高三毕业旅行后,妈妈找她谈话,她也就和父母出柜了,但家里很多亲戚仍不知道她的性取向。2015年,作为升入大三的学生,她也开始和同学坦诚自己的性取向。
她感觉自己公开这种身份,在同学眼里影响不大。让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校有位男老师,曾在某次课堂上谈起同性恋,说从中国易经角度看,同性恋不是阴阳结合,所以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这个学期,Tomi剪了短发,外表看起来更像个男生。宿舍管理员因此把她拦住,有些女生也经常误以为有一个男同学在女生宿舍里乱串。正是因为这些小插曲,让Tomi觉得应该为自己的群体做点什么,来改变旁人的看法。她和几位同学在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广州大学的彩虹小组,取名“神通广大”。他们准备开始一系列线下活动,安排群体内的成员见面交流活动,为性少数群体找到组织以及同伴的陪伴。
2006年,中山大学一批师生成立了大陆首个关注同性恋现象的学生社团“彩虹社”。该社团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合法注册登记的有关于同性恋的学生社团。“彩虹社”的社名引自同志平权运动的标志“彩虹旗”,彩虹旗的标志表达了同志群体的自尊和骄傲,红、橙、黄、绿、蓝、紫六色彩虹分别代表了生命、愈合、太阳、自然、艺术和精神。在其标志中采用了彩虹图案的房屋,以此象征一个平等和谐的大家庭。“彩虹社”首次校园招新就吸收了干事和社员近百名。在校园内扬起全中国最大的彩虹旗,已成为性别和谐倡导日的传统必备项目。
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彩虹社”通过电影展播、社员沙龙、讲座、创办社刊等活动,主张让同学开展一系列学习讨论和交流,期望改变校园里、乃至全社会对LGBT人群的偏见与歧视,为LGBT人群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彩虹小组于2012年成立,其前身即“彩虹社”。三年来,彩虹小组除了采用传统手段,也尝试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线上互动,积极与师生探讨性别议题,从思想与行动上寻求改变。2013年10月26日,在彩虹社的发源地,中珠雨后彩虹小组也以学生独立公益组织的身份正式成立。
Tomi[广州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为什么选择在大学期间公开同志身份,是因为自我身份的认同吧,自我肯定,然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躲躲藏藏”。而且自己参与彩虹小组的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站出来公开自己身份的信心。希望自己站出来可以鼓励更多的同志自我认同,而不用否定自己。因为自己也是健康的和美好的,所以不要担心。
Tina[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我觉得,至少对于女生来说,绝大部分女生都是双性恋。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我只是一个挣脱了社会对女性欲望重重束缚,遵从自己内心的女生。就像我们提起祖母辈的裹小脚和包办婚姻一样,在未来一个更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孙子辈也许会嘲笑我们这一代女性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种种规训和我们单一乏味的情爱关系。我不想被我的孙子嘲笑,我不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小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大学相比社会有更强的包容性,为了做真实的自己,所以选择出柜。
杏仁[中山大学本科学生,彩虹小组成员](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把衣服锁在柜子里20年,它也会腐坏霉变,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有情有欲的人呢,人也是会腐烂的。
Vincent[2015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对露脸有保留](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因为大学的时候环境比较开放,在确定同学不恐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向他们出柜。最重要的是大学后参加同志活动,对自我认同有了很好的了解,思索多了,看的东西多了,便会“放过”自己。
Janeway(右)[暨南大学学生]和她的女朋友秋白[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校长,我们想上性别教育课。想学习亲密关系中的喜怒哀乐,学会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
尹嘉诚[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我初中就公开啦,如果自己不把这个当做一个问题,这跟说自己是异性恋一样有什么所谓呢?
上一页
1
下一页
网络编辑:
better
相关新闻
LGBT这个市场
快消品、社交App、旅游产品、理财产品、影视作品……粉红经济什么时候可以爆发?
评论
4
条
登录
所有评论
1234
最后更新:2015-12-13 16:07:14
来源:
写真
标签
LGBT
同性恋
出柜LGBT是由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19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性少数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
小绿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2015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和父母出柜,公开自己男同性恋者的身份。父母刚开始很难过,母亲哭了。后来母亲从浙江过来看他,陪了他半个多月。小绿开始慢慢地和父母交流,给他们看一些有关的资料,几个月过去了,父母也就逐渐接受了他的这个身份。
小绿的爸爸对他说,如果小绿打算和女生结婚,他就准备一笔钱,如果不结婚则父母会把钱留下来自己养老。在学校里,不论是同寝室的室友,还是其他同学或者老师,都把他当作普通学生一样看待。他是中山大学彩虹小组的成员,平时也会来参加小组的一些活动和课程。2016年7月是小绿毕业离校的时间,他打算留在广州,他觉得广州的城市文化多元,相对比较包容。
Tomi是广州大学的学生。在她念高中的时候,妈妈就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她是女同性恋者。高三毕业旅行后,妈妈找她谈话,她也就和父母出柜了,但家里很多亲戚仍不知道她的性取向。2015年,作为升入大三的学生,她也开始和同学坦诚自己的性取向。
她感觉自己公开这种身份,在同学眼里影响不大。让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校有位男老师,曾在某次课堂上谈起同性恋,说从中国易经角度看,同性恋不是阴阳结合,所以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这个学期,Tomi剪了短发,外表看起来更像个男生。宿舍管理员因此把她拦住,有些女生也经常误以为有一个男同学在女生宿舍里乱串。正是因为这些小插曲,让Tomi觉得应该为自己的群体做点什么,来改变旁人的看法。她和几位同学在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广州大学的彩虹小组,取名“神通广大”。他们准备开始一系列线下活动,安排群体内的成员见面交流活动,为性少数群体找到组织以及同伴的陪伴。
2006年,中山大学一批师生成立了大陆首个关注同性恋现象的学生社团“彩虹社”。该社团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合法注册登记的有关于同性恋的学生社团。“彩虹社”的社名引自同志平权运动的标志“彩虹旗”,彩虹旗的标志表达了同志群体的自尊和骄傲,红、橙、黄、绿、蓝、紫六色彩虹分别代表了生命、愈合、太阳、自然、艺术和精神。在其标志中采用了彩虹图案的房屋,以此象征一个平等和谐的大家庭。“彩虹社”首次校园招新就吸收了干事和社员近百名。在校园内扬起全中国最大的彩虹旗,已成为性别和谐倡导日的传统必备项目。
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彩虹社”通过电影展播、社员沙龙、讲座、创办社刊等活动,主张让同学开展一系列学习讨论和交流,期望改变校园里、乃至全社会对LGBT人群的偏见与歧视,为LGBT人群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彩虹小组于2012年成立,其前身即“彩虹社”。三年来,彩虹小组除了采用传统手段,也尝试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线上互动,积极与师生探讨性别议题,从思想与行动上寻求改变。2013年10月26日,在彩虹社的发源地,中珠雨后彩虹小组也以学生独立公益组织的身份正式成立。
Tomi[广州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为什么选择在大学期间公开同志身份,是因为自我身份的认同吧,自我肯定,然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躲躲藏藏”。而且自己参与彩虹小组的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站出来公开自己身份的信心。希望自己站出来可以鼓励更多的同志自我认同,而不用否定自己。因为自己也是健康的和美好的,所以不要担心。
Tina[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我觉得,至少对于女生来说,绝大部分女生都是双性恋。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我只是一个挣脱了社会对女性欲望重重束缚,遵从自己内心的女生。就像我们提起祖母辈的裹小脚和包办婚姻一样,在未来一个更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孙子辈也许会嘲笑我们这一代女性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种种规训和我们单一乏味的情爱关系。我不想被我的孙子嘲笑,我不想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小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大学相比社会有更强的包容性,为了做真实的自己,所以选择出柜。
杏仁[中山大学本科学生,彩虹小组成员](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把衣服锁在柜子里20年,它也会腐坏霉变,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有情有欲的人呢,人也是会腐烂的。
Vincent[2015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对露脸有保留](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因为大学的时候环境比较开放,在确定同学不恐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向他们出柜。最重要的是大学后参加同志活动,对自我认同有了很好的了解,思索多了,看的东西多了,便会“放过”自己。
Janeway(右)[暨南大学学生]和她的女朋友秋白[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校长,我们想上性别教育课。想学习亲密关系中的喜怒哀乐,学会尊重每一个不同的个体。
尹嘉诚[中山大学学生](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我初中就公开啦,如果自己不把这个当做一个问题,这跟说自己是异性恋一样有什么所谓呢?
上一页
1
下一页
网络编辑:
better
相关新闻
LGBT这个市场
快消品、社交App、旅游产品、理财产品、影视作品……粉红经济什么时候可以爆发?
评论
4
条
登录
所有评论
1234